首页
>新闻资讯>文化园地
惟愿缩千里为咫尺

 离家的人都是盼着假期过日子,对于假期的长短人们总没有满足的时候,最长的假期有三四天在路上,两天在修整,相聚最多也就寥寥几日。好不容易盼来的团聚很快的就到达了返程的日期,然后再掰着指头等待下一个假期来临,盼望是因为不忍分离或者渴望相聚,只有离开家才会想家,这一点离家人的最有感受。
    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,都有未浮于表面的喜怒哀乐,看不清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。
    父辈们离开家是为了谋生,为了一家人能吃饱饭,所以他们是生活所迫,今天我们离开家是为了事业或者心中自以为是的梦想。身边的同事总会隔三岔五的讨论假日到底该延长还是缩短,有没有必要再增加几个?一个人的观点里藏着她的来处:父母在哪里?孩子是否在身边?是否还有自己未曾到达的梦想?
    人们都是放不下父母,放不下孩子,因为父母是照顾我们,儿女则是需要我们照顾,许是到了离家的时候,才能理解当年自己离家时父母的不舍和难过。说到底人在那里,家就在哪里,就算家的位置不变,家人也会增加,习惯也会改变。
    东西总是能放得下的,今天放不下的,明天也就放下了,放不下的只是一份念想,只不过念想有时候在物品里暂存而已。哪里的天空都是一样的,只是有些颜色浓一些,有些颜色淡一些,各处的人也都是一样的,不过有的热情一些,有的平淡一些。带不走的回来后还能看见,带的走的以后还是要带回来。就像刘墉说的:“像迁徙的候鸟,振振翼,什么也不带,顶多就是哀唳几声,便扬长而去”。
    而我对车站更熟悉一些,因为那里是我从一个家到另外一个家的必经之路。车站的人群,无论是出发的还是返乡的,都背着大大的行囊,有带着出门的重要物件,有带给家人的礼物,就像蜗牛一样,背着自认为重要的壳,无论用得到还是用不到,到哪里都离不开放不下,成为了一种习惯。     作为陕西的姑娘,进疆之前,还觉得自己是陕西人,要吃陕西的饭,听陕西的戏,按陕西的活法,按陕西人的腔调说话。我也成为了身边的亲人朋友们本土代购,无论是快递寄回还是亲自背回去,都会带给他们最喜欢的东西,以美食为多。有时候背去没多久,我因为特殊原因又要回家,然后又继续打包带回陕西,这个过程中花费的金钱和精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事物本身。但是对我来说,那是我的过去,也是不愿割舍的习惯和生活,这种习惯已经持续了十多年,而今又开始来疆的第三个年头里,对小时候嵚在骨子里的东西不再那么依赖,在逐渐适应了新生活之后,又有了更新的需要和刚形成的习惯。
    时间一晃而过,籍贯和祖籍的概念慢慢模糊,家在哪里已经不是那么纠结的问题。工作这几年渐渐学会了随遇而安,为了生活失去的、放下的,都已经太多,我们不忍心让父母孤独,不忍心离开孩子一分一秒,当然,也有很多人不得不同时舍弃父母和孩子,因为生活还没有开始选择,就已无处选择。
    父母若是有一双儿女,如果都在本地,很容易就凑成一大桌,如果一个去了外地,这就是两个家,如果两个都去了外地,这就是三个家,对于团聚这件事,可是任谁有天大的本事都没办法把想要见的人时时聚在一处,从古至今权倾天下的皇帝也做不到,所以我们围在“大家”周围却又保护着自己的“小家”,所以忠孝才难以两全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得到和失去我们自己还没开始算,生活已经帮我们算的清清楚楚。
    我妈总会跟我说:“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,想吃什么就可以吃,想见的人很快就能见到,真好。不像以前人人都为了生活奔波,在一个地方也顾不上见面。”
    生活就是这样,走过的路,经历的事情都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还好我们丰衣足食处处安定,才可以去想去的任何地方,还好无论在哪里我们的家人都平安顺遂,我们稍作努力还能相见。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